鈳鉭鐵礦(Coltan,化學式:(Fe,Mn)(Ta,Nb)2O6),是非洲口語對鈮鐵礦-鉭鐵礦這種複合礦物的稱呼。鈳鉭鐵礦是一種含有鈮和鉭的金屬礦。含有鉭的精礦一般指的是「鉭鐵礦」[1]。從外觀看,鈳鉭鐵礦是一種暗黑色礦物。
七萬公斤有產地證明在南美洲出產
鈮(拼音:ní,注音:ㄋ丨ˊ;英語:Niobium),是一種化學元素,其化學符號為Nb[1],原子序數為41,原子量為92.90637 u。 。鈮曾有舊稱鈳(Columbium,化學符號:Cb)原在美洲使用,1949年IUPAC決定採歐洲使用的名稱[2]。鈮是一種質軟的灰色可延展過渡金屬,一般出現在燒綠石和鈮鐵礦中。其命名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尼俄伯,即坦塔洛斯之女。
鈮的化學和物理性質與鉭元素相近,因此兩者很難區分開來。英國化學家查理斯·哈契特在1801年宣佈發現一種近似於鉭的新元素,並將它命名為「Columbium」(鈳)。1809年,英國化學家威廉·海德·沃拉斯頓錯誤地把鉭和鈳判定為同一個元素。德國化學家海因里希·羅澤在1846年得出結論,指鉭礦物中確實存在另一種元素,他將其命名為「Niobium」(鈮)。在1864至1865年進行的一系列研究最終確認,鈮和鈳實為同一元素,與鉭則是不同的元素。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內,兩種稱呼都被廣泛通用。1949年,鈮成為了這一元素的正式命名,但美國至今仍在冶金學文獻中使用舊名「鈳」。
留言